綠化的定義與指標
發布日期:
2023-02-28 08:49
綠化可分為廣義綠化和狹義綠化,廣義綠化是指能增加植物、改善環境的種植和園藝項目。在狹義的綠化中,增加了人為的標準,比如這種植物的存在,對環境的利弊分析,尤其是一些外來植物,所有的依據都是以人類社會的輸入產品來判斷的。然后分為:園林、公園、景觀、社區等等。
綠化指標
1.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指一個城市的公園綠地總面積與總人口的比值。
2.城市綠地率是城市綠地總量與城市總用地面積之比。居住綠地率是指居住用地的比率,用來描述各類綠地之和與居住用地的比率。包括公共綠地、房屋旁綠地等。,對公共綠地的最低要求是寬度不小于8米,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,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不小于總面積的70%,且至少有1/3的綠地面積應能全年接受陽光照射,而房屋旁的綠地在計算時不允許進入建筑物外墻1.5米以內、道路邊緣1米以內的綠地。在房地產開發方面,政府規定這個指標一般不低于30%。
3.城市綠化覆蓋率是指城市綠化總覆蓋面積與城市土地總面積的比值。
綠化覆蓋率沒那么嚴格,只要有一塊草皮就行。因此,開發商喜歡用“綠化率”這個詞。
銀杏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
銀杏樹在大規模綠化和推廣方面有很多優勢。不僅葉片營養價值高,而且銀杏果具有很好的保 健功能。但是,在實際的綠化苗木中,雄樹最多。
城市綠地分類
城市綠地: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式的城市用地。主要內容如下: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用于綠化的土地;除了城市建設用地,還起到城市生態、景觀和居民休息的作用,綠化環境好的區域。
1.公共綠地:城市街道、公園、植物園、動物園、公墓、小花園、廣場、車站等公共區域。
2.居住區綠地:居住區除居住公園外的其他綠地。
3.單位附屬綠地:屬于機關、團體、部隊、企事業單位的綠地。
4.防護綠地:用于城市環境、健康安全和防災的綠化帶綠地。
5.生產綠地:為城市提供苗木、花卉和種子的苗圃和花壇。
6.風景林地:具有一定景觀價值,在整個城市景觀環境中發揮一定作用的林地。
其中,1 ~ 5個綠地參與城市用地平衡。
相關新聞